Last Updated on 2025 年 9 月 23 日 by Eric Chiu
本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記錄Vibe Coding「所得稅試算與盈餘股利分配計算機」的思考與實作過程。
身為老闆的您,是否每次和事務所討論是否要分配盈餘或分配股利時,總是無法弄清楚對自己所得稅會有什麼影響呢? 詢問事務所,可能會計師又會和您說需要依據您的其他個人所得收入來判斷分配是否有利。是否有個簡單易用的小工具可以快速試算要繳的所得稅金額呢?
藍途算算:所得稅試算與盈餘股利分配計算機

前言|為什麼要開發「所得稅試算與盈餘股利分配計算機」?
痛點:
- 台灣個人綜所稅級距,各級距間距離不大,幾百萬的盈餘一分配下去可能就會讓個人所得稅跳到下一個級距。
- 股利所得在綜所稅中可以分離課稅也可以合併課稅,增加計算的分支複雜度
- 身為會計師,和客戶解釋個人綜所稅的組成,以及每年盈餘是否要分配,是個不容易三言兩語就回答清楚的問題。即便透過excel試算,也不容易解釋與釋例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差異。
解題方向
- 打造一個自動計算及可判斷股利所得稅是否分離課稅的綜所稅計算機。
- 直觀的呈現股利是否分配後對綜合所得稅與未分配盈餘稅的影響,以及合計稅負及二代健保負擔。
- 限縮在常用的計算情景上,避免討論上可能過於複雜。但保留可擴充的彈性。
雛形
一開始原本是想計算在已知特定收入的金額組成下,請LLM試算建議股利分配的金額。
所以試著下prompt:
""
--(上略)
上表為不同所得稅率級距的計算公式
假設一個人的薪資組成為
X:薪資
Y:股利
Z:其他收入
X1 :薪資免稅額(可從X扣除中最多扣除218,000)
A:免稅額 (先以20萬試算)
所得計算的公式為 (X+Y+Z-X1-A)- max(Y0.85,80,000) 並帶入上面的表格計算最後要繳納的稅(B)
實際稅負等於B- Y*5%
""
請幫我試算 在 x+z 等於多少的狀況下 ,增加Y 可以減少要繳納的稅
可能是初步的prompt 優化不夠,以當下版本的ChatGPT5 Pro/ Gemini 2.5 Pro /Claude Opus 解出來的效果不好。
在初步嘗試幾次不果下,果斷改成先做計算機,除了未來能擴充之外,也能驗證LLM之後解出來是否正確。
計算機設計案例
做計算機時,我通常會先思考各種應用情景與所需的欄位,因此先假設一個案例
- 假設企業主課稅年度已有80萬的薪資所得,在先不考慮扶養的情況下,給予預計可分配股利金額後,試算盈餘(股利)不分配、全數分配以及分配50%的時候,對應的綜合所得稅、未分配盈餘稅以及二代健保的總稅費負擔。

使用的AI與工具
- 思路釐清與驗證 : ChatGPT , Gemini , Claude, Grok
- 主要code架構產生: Gemini AI Studio
- UIUX 優化:Cursor
- 部屬:GitHub Pages
LLM 版本日期為 2025.09.18
時間投入:共計約3小時
- 規劃與研究:0.5 小時
- 寫規格與開發調整:1小時
- UIUX 優化:1 小時
- 文字、SEO微調、部署與 :約0.5 小時
本次開發過程記錄
- 很久沒有使用Gemini AI Studio 做主要架構,之前都是以GPT或Claude作出主幹之後再移到Cursor調整。整體而言是個還不錯的嘗試
- Vibe Coding 小工具對心力耗費最兇的過程,還是怎麼把怎麼把知識轉寫程人或LLM聽的懂得語言。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描述清楚,當然很吃AI通靈的能力/運氣 。

未來可能優化方向
- 可考慮可加上負責人營利所得投保健保級距對二代健保之影響
- 可考慮加上不同扶養狀況
- 可考慮加上取得非受控事業股利的欄位
小結與感想
可能未來這些專業小工具會遍地都是,但不親自動手做,我想是很難體會AI進展的速度的。
延伸閱讀
- Vibe Coding 相關系列文章:
- 延伸參考:
- 藍途算算 (免費財稅小工具)
- 藍途記帳(中小企業公司記帳工具)
- 財政部-綜合所得稅試算
發表日期: 2025.09.23

免責聲明:上述提供說明及分析,係基於現行法規所提供。現行法規未來可能改變、主管機關之個案解釋亦可能不同,甚或回溯生效,且司法行政機關所發司法行政上之命令,如涉及審判上之法律見解,僅供法官參考,法官於審判案件時,亦不受其拘束。如遇未來法規改變、發佈新的解釋函令、不同之個案解釋,本文並無義務通知上述之改變。未經個案專業審視與討論下,不應直接引用本文作進行相關決策。
Eric Chiu 邱奕淳會計師 (關於我)
嗨~我是安得仕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雲端財會系統的創辦人,專注於企業財務、營運管理顧問與新創服務。如果您需要公司設立、工商登記、報稅記帳、財稅規劃,或是財稅簽證及顧問諮詢服務,歡迎與我們聯繫!
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追蹤Eric臉書粉絲團,也可以提供您的建議回饋 !
如果想要瞭解更多針對內容或專業,我們也提供付費諮詢服務。
📩 與我聯繫:可以透過線上表單或E-mail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