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資金紓困振興貸款方案整理

(更新日期 2020.04.10)

目前政府針對中小企業的紓困貸款相關方案主要分為兩類,一為經濟部的資金紓困振興貸款,二位交通部觀光局振興觀光產業融資。
本文主要針對貸款相關資訊做整理,並節錄相關重要資訊提供有需要的中小企業做參考。
其中舊有貸款延展及營運資金(員工薪資及租金)貸款,建議深受影響的企業老闆可以花點時間了解。


經濟部資金紓困方案

下圖為信保基金提供的中小企業紓困規定比較表(109.03.30)版本,本文僅針對右半部經濟部方案做整理。

中小企業紓困規定比較表

經濟部方案重點提醒與節錄

1.舊有貸款展延

  • 受影響事業於本辦法發布日(109.03.12)前已辦理之貸款,得申請展延本金償還期限(含寬限期)。
  • 利息補貼:最長一年、最高22萬元。

2.營運資金貸款(員工薪資及租金)

  • 受影響事業所需之營運資金,金融機構得予貸款,貸款期限最長三年,含寬限期最長一年。貸放後承貸金融機構得視受影響 事業實際需求予以展延。限向同一承貸金融 機構申貸。
  • 營運資金貸款,以支付員工薪資及廠房、營業場所或辦公 場所之租金為限:額度以六個月為限,最高500萬。
  • 經承貸金融機構核貸之營運資金貸款,必要時得由承貸金融機構依信保基金規定移送信用保證,保證成數十成, 保證期間之保證手續費免向受影響事業計收。
  • 利息補貼最高5萬元。
  • 於營運資金貸款期間,不得減薪或裁員。(切結)

3.振興資金貸款 (振興所需之周轉性與資本性支出)

  • 受影響事業所需之振興資金,金融機構得予貸款,貸款期限最長三年,含寬限期最長一年。貸放後承貸金融機構得視受影響事 業實際需求予以展延。本項振興資金貸款限向同一承貸金融機構申貸。
  • 振興資金貸款:
    • 中小企業額度最高新臺幣二千萬元。
    • 非中小型事業貸款額度最高新臺幣八千萬元。
  • 必要時得由承貸金融機構依信保基金規定移送信用保證,保證成數最低八成,最高九成,保證期間之保證手續費免向受影響事業計收。
  • 貸款利息上限新臺幣22萬元。
Note: 振興資金貸款截至本文更新日,筆者尚未取得更細的資訊,待取得後補充。

申請流程、應備文件與諮詢窗口

資料來源:經濟部資金紓困振興貸款措施-金融機構須知源-資金紓困振興貸款措施-金融機構須知

申請流程說明 (資料來源-經濟部資金紓困振興貸款措施-金融機構須知)
應備文件 (資料來源-經濟部資金紓困振興貸款措施-金融機構須知)
諮詢窗口 (資料來源-經濟部資金紓困振興貸款措施-金融機構須知)

適用對象

應符合下列要件:
1、依法辦理公司登記、商業登記、有限合夥登記、稅籍登記之本國營利事業,或依商業登記法第五條得免辦理登記之小規模商業。
2、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一月起任連續二個月其平均營業額較一百零八年十二月以前六個月或前一年同期平均營業額減少達百分之十五,經本部、受本部委任、委託之機關構)或金融機構認定屬實。


提醒多數中小企業,可能三月業績才開始有較大的影響,雖然109年3月尚未申報401報表,仍可整理資料試著證明營業額受影響。 舉例:109年2-3月平均營業額(ex:80) 與 108下半年六個月(7-12月)平均營業額(ex:100)或是108年2-3月平均營業額相比 ,下降超過15%。


切結書節錄

一、本 事 業因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 而發生營運困難,茲申請:
□舊有貸款展延
□營運資金(員工薪資及租金)貸款
□振興資金貸款
二、 本事 業 1 09年 ___ 至___月連續 2 個月,其平均 營業額為___仟元較
以下擇一 勾選
□108 年 7-12 月 平均營業額 ___仟元,減少 ___%。
□108 年同期平均營業額___ 仟元, 減少___% 。
五、 本事業承諾於營運資金貸款期間不減薪及裁員 ;並於利息補貼期間按月提供承貸金融機構其員工投保名冊及實際薪資撥款清冊 等。

官方資料整理

由於方案可能因政策變動調整,可於經濟部紓困與振興輔導與信保基金的專區取得最新的資訊:

1. 經濟部因應COVID-19紓困與振興輔導專區
2. 保基金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信用保證專區
3. 相關資料
經濟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產業事業紓困振興辦法
經濟部對受 COVID-19(武漢肺炎) 影響發生營運困難事業資金紓困振興貸款及利息補貼作業要點
經濟部紓困與振興輔導專區問與答


延伸閱讀:經濟部商業服務業紓困薪資及營運資金補貼
延伸閱讀:經濟部製造及技術服務業紓困薪資及營運資金補貼
延伸閱讀:國發基金紓困投資專案整理

更新日期:2020.04.10
免責聲明:上述提供說明及分析,係基於現行法規所提供。現行法規未來可能改變、主管機關之個案解釋亦可能不同,甚或回溯生效,且司法行政機關所發司法行政上之命令,如涉及審判上之法律見解,僅供法官參考,法官於審判案件時,亦不受其拘束。如遇未來法規改變、發佈新的解釋函令、不同之個案解釋,本文並無義務通知上述之改變。未經個案專業審視與討論下,不應直接引用本文作進行相關決策。